简阅读书网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学教育 - 二条十年1955-1964 pdf电子版图书

二条十年1955-1964

下载本书


pdf格式
epub格式


分享给好友

二条十年1955-1964

作者:赵珩
出版社:中华书局
ISBN:9787101139679
出版年:2019-08-01

10(已有人评分)

二条十年1955-1964 简介
编辑推荐

一、作者赵珩先生有着不同一般的家世背景
赵珩先生生于北京,长于北京,有着不同一般的家世背景。他的曾祖父赵尔丰、曾伯祖赵尔巽都是清末封疆大吏,赵尔巽还曾任清史馆馆长,主持《清史稿》的纂修。父亲赵守俨先生,曾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,实际主持了二十四史与《清史稿》的点校工作。赵家与清末民国以来的许多政要和文化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赵珩先生也与许多有着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、文人有过密切的交往,更自幼嗜读诗书,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。这样的家世背景与后天熏染,都深深地影响了《二条十年(1955—1964)》的写作。本书*章《我的家在北京》,即作为“二条十年”的前史,讲述了祖辈的经历与定居北京的经过。


二、通过孩子的眼光重新构造北京市井风貌,接续古代史地掌故著作的传统
《二条十年(1955—1964)》是一部有着浓郁个人风格的回忆录,同时也是关于上世纪五六十代北京城市风貌的见证式著作,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与独特的人文价值。作者将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胡同、街巷、市场,那些洋溢着烟火气息的商铺、饭馆、戏院,以白描手法展现出来,重新构造了当时北*城一带的市井风貌,显现出《东京梦华录》、《帝京景物略》等古代都城笔记的影响与滋养。黄永玉先生曾说:“那时生活还遗风于老北京格局,虽已开始沸腾动荡,还没有失尽优雅和委婉。”本书正是这一番话的生动注脚。


三、描绘丰富驳杂的北京胡同人物群像,记录新旧交替时代的历史氛围
特殊的家庭背景与时代氛围为作者提供了观察、接触不同阶层人物的机会,书中有详有略地记叙了五十多位人物的人生侧面,也有意记录了当时尚保留着传统意味的一些人情交往。除了家中老辈亲人和往来亲友,上至宋云彬这样的大知识分子、张君秋这样的京剧表演艺术家、李培基这样的前朝高官,下至刘云普、何山药这样的古玩行生意人和家中的佣人、厨子,还有形形色色不同身份的社会来客,构成了作者记忆中的北京胡同人物群像。

内容简介
本书是赵珩先生的新作。作者追忆自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居住在东四二条的十年生活,为那个时代的北京留影和画图,虽然写的是一地一城,却折射出那个时代普遍发生的历史变迁。
全书分为上下两篇,上篇主要写家事,从曾祖一辈到祖父定居北京讲起,回忆家中老辈亲人、个人少年时光以及周围的生活场景(隆福寺、王府井、东安市场等)。下篇主要描写家中往来的亲友、学界师友(如宋云彬、贺次君等)与形形色色的客人(如张君秋、溥佐、奚啸伯等),展现了当时北京文化界部分中上层人物的生活侧面。更难能可贵的是,作者的文字具有特别的表现力,描摹场景、刻画人物、记叙事件都有独到的功力,令人读之不忍释卷。


作者简介

赵珩,生于1948年,北京人。原北京燕山出版社编审、总编辑。著有《逝者如斯》、《故人故事》、《旧时风物》、《老饕漫笔》等。

目  录
共同的回忆(代序)/吴丽娱
自序
上篇 我在二条的生活
一、我的家在北京
祖辈荫泽
颠沛
栖居东北
赵尔巽的去世
再度定居北平
离开“幻园”后的日子
二、二条胡同七号院
二条七号院的历史沿革
四合院里的邻居们
我家在西跨院
前  言

二条十年1955-1964 电子版图书下载地址:

二条十年1955-1964pdf电子书下载地址

 本书有电子版,如无法下载,请加我们Q群:473290040 联系索取。



 围观:下载的电子书缺章、不完整怎么办?



 干货:电子书资源是在哪下载的?



 温馨提示:


  留言邮箱,我们会有专人把《二条十年1955-1964》这本电子书发送给您。




 已留言,预计收到资源的同学共有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