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阅读书网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小说传记 - 中国史学史纲要 pdf电子版图书

中国史学史纲要

下载本书


pdf格式
epub格式


分享给好友

中国史学史纲要

作者:王树民著
出版社:中华书局
ISBN: 7-101-01446-1
出版年:1997.09

10(已有人评分)

中国史学史纲要 简介

历史是人类过去活动的客观事实,简称史实。史实虽是客观存在的,而一时间有密切的联系,时间不停留,转瞬即过,所以历史的最大特点是一往而不复返,不能再现。因而史实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来保持,是为史料。研究历史必须考察史实,而考察史实必须依据史料。史料一般的只能反映史实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现象,而不能反映史实的全部情况,尤其是实质的部分,所以史料与史实不能划等号。史料的形式有多种,主要的是文字记载,此外有古人遗留的实物,图画雕像,以及口耳相传的传说等。整理这些资料,可以视为史学研究的初步工作,通过可靠的史料,对于史实作科学的考察分析,宣明其发展的规律,方为史学研究主要工作。本书是中华历史丛书中的一册,主要对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特点、分期进行了探讨,并详细论述了中国不同时期史学的修订及主要史书的内容,对于概略了解中国史学发展的纲要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。“史”字在我国由来已久,“历史”一词是近代从日本传入的。所以我们用“史学史”一词,而不称“历史学史”,不仅因其简明,更因其符合我国的本义。

章节目录

一、绪言一)历史的特点及史学史的任务二)研究史学史的指导思想和密切相关的学科三)史学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四)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特点和分期、初生草创时期的中国史学一)瞽史和传说二)史官和史书三)孔子对史事的评议和古籍的流传四)现存的几种上古记言史书五)现存的几种上古记事史书六)古代中史学从萌芽到流入民间的发展过程、早期史学所受的干扰一)春秋战国之际史家的形象二)在各种干扰中对上古史的总结三)以总结古史的形式求达现实的政治目的四)古代史书所受的摧残、发展成熟的中国古代史学一)编年体的创立和《左氏春秋》二)纪传体的创立和《史记》三)古代史学所承受的政治与学术双重压力、屈从于两种压力下修撰的史书一)《汉书》与《汉纪》二)后汉与三国时期诸史书三)晋与南朝诸史书四)北朝诸史书五)古代史学成熟后的曲折发展、官修与私撰并行下修撰的史书一)唐初官修的六部史书和《五代史志》二)《南史》和《北史》三)唐代官修的吹书与《旧唐书》和《旧五代史》四)《新唐书》和《新五代史》、新史书体裁的创立和史学的新发展一)刘知几撰《史通》二)《政典》、《通典》、《会要》??新史书体裁的形成三)《资治通鉴》??编年体史书的振兴四)《资治通鉴纲目》和《通鉴纪事本末》五)郑樵撰《通志》六)马端临撰《六献通考》附胡三省注《资治通鉴》、僵化状态的官修史书及通俗史学与民间史学的兴起一)重量不重质的官修史书二)编年、纽带、会要与通俗性的史书三)民间史学性质的笔记与小说、经经纬史为原则的经罗之学一)经世致用思想中的史学二)经学影响下对于上古史的研究整理三)考证之学中的史学四)浙东学派的史学五)章学诚的史学○、蜕变时期的中国史一)边绀少数民族史地的重视二)旧体史书的改造与尾声三)经今文学派盛行中的史学发展四)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新课题一、新概念下的中国史学二、结束语三、附录一)瞽史二)中国史学的萌芽三)释“志”四)《春秋经》何以于鲁隐公五)《国语》的作者和编者六)十八家晋书七)马端临的年寿和《文献通考》的撰著八)宋元纪事本末的编著和流传(节录)九)民间传说与历史记载

中国史学史纲要 电子版图书下载地址:

中国史学史纲要pdf电子书下载地址

 本书有电子版,如无法下载,请加我们Q群:473290040 联系索取。



 围观:下载的电子书缺章、不完整怎么办?



 干货:电子书资源是在哪下载的?



 温馨提示:


  留言邮箱,我们会有专人把《中国史学史纲要》这本电子书发送给您。




 已留言,预计收到资源的同学共有: